病例报道:罕见新生儿血色病一例

2015-11-29 00:24 来源:丁香园 作者:jat4461609
字体大小
- | +

新生儿血色病是引起新生儿期肝衰竭的常见病因,以肝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10 年前,该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新生儿血色病与幼年及成人血色病不同,是一种由同族免疫性损伤引起的疾病。近期,来自曼彻斯特总医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生进行了一项相关的,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患儿,34+6 周早产儿,生后第一天即出现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贫血、黄疸。生后 24 小时内病情恶化,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呼吸窘迫加重、高胆红素血症、无尿、贫血及血小板减低。

一般检查提示凝血功能持续异常、血小板减低、铁蛋白增高等,MRI 显示肝、脾密度减低、腹水、全身水肿,最终通过唾液腺活检证实肝外铁沉着,明确新生儿血色病的诊断。虽予以积极治疗,但最终因病情危重,治疗无效死亡。

截图26.png

冠状位 T2 像,显示肝脏密度较脾脏密度稍低,可见腹水,胸壁及腹壁的广泛的软组织密度增高,提示全身水肿。


1128-5.png

以上两张图分别代表轴状位梯度回波图像的同相位及反相位,反相位的回波时间较同相位要长,所以胰腺的密度在反相位较脾脏低。肝脏在两种图像上回声均较脾脏低,在反相位上减低更明显。

截图30.png
图为小唾液腺的普鲁士蓝染色,可见铁沉积于腺细胞,提示肝外铁沉积的存在

截图33.png
图为另外一个患儿的肝活检标本,普鲁士蓝染色,可见肝细胞内铁沉积(左侧),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内铁沉积(右侧),这是新生儿血色病的典型改变

讨论

新生儿血色病是引起新生儿期肝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也可以称之为妊娠期的同族免疫性肝脏疾病,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同族免疫性肝炎,定义为,铁在肝内外组织沉积相关的严重新生儿期肝脏疾病。

该病的主要表现为铁的沉积,尤其以肝脏、胰腺、心脏、甲状腺、唾液腺为主,一般出生即有严重的肝脏损伤,如在产前发现如胎盘水肿、羊水过少、宫内发育迟缓或出现早产、死产等,均需考虑。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症、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减低、血小板减低以及最终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其特征性表现,铁蛋白水平增高、α 甲胎蛋白增高、铁离子增高以及铁结合饱和度的增高均提示此疾病可能。

MRI 的 TW1、TW2 像对于发现铁在肝脏、胰腺以及甲状腺沉着是有帮助的,MRI 的梯度回波图像已成为诊断新生儿铁沉积症的非侵袭性标准检查。受累脏器的活检发现铁沉积是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此类病人多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故而有时行肝活检不可行,但是在甲状腺活检发现轻度的铁沉积对于诊断有很大帮助。

铁沉积现象不仅在新生儿血色病可见,在如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暂时性骨髓增生异常疾病如 21 三体等,故而需要鉴别,但其他的铁沉积程度不像新生儿血色病这么明显。

对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包括抗氧化鸡尾酒疗法(VitE、N-乙酰半胱氨酸、前列腺素、硒),输血浆、冷沉淀等,还可以使用丙球、换血疗法等,最终需肝移植治疗,多数结局仍然不良,在一个大样本的报道中,接受肝移植的病人的存活率是 51%,未接受肝移植的存活率是 22%。

新生儿血色病患儿母亲再次妊娠的再发率是很高的(80%-92%),故而此类母亲再次妊娠时,需早期积极干预,此例病例母亲再次妊娠后 14 周开始予以丙球治疗,隔周一次,18 周改为每周一次,再次分娩为健康婴儿。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任杨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