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有待验证

2016-08-19 21: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kyliezz1102
字体大小
- | +

长期以来,新生儿医师对动脉导管未闭是否治疗的观点不断发生变化,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利弊一直是全球研讨会议的争论热点。目前,临床医师摒弃使用吲哚美辛或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观点,而赞成在导管自然闭合过程中密切观察导管内血液分流情况。John 教授对动脉导管未闭的药物治疗进行总结,发表于近期的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杂志。

采用吲哚美辛或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改变血小板功能,降低脑、肠系膜及肾血流量进而影响肾功能,胃肠道穿孔等。

对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吲哚美辛可降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减少动脉导管结扎手术及严重的心室内出血,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神经发育。预防性应用布洛芬可降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及手术关闭导管。对照组 58% 的新生儿生后三天动脉导管可自行闭合。因此,预防性治疗的短期疗效不显著,且伴随副作用多,不是临床推荐。

目前,静脉对乙酰氨基酚广泛用于新生儿、婴儿及儿童,它可减少吗啡的用量。与吲哚美辛和布洛芬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副作用少。

Härkin 教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孕周<32 周的早产儿静脉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生后 24 小时应用 20 mg/kg,随后 4 天内每 6 小时应用 7.5 mg/kg)和安慰剂。研究发现,对早产儿预防性静脉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可促进动脉导管的关闭。虽然该研究未发现药物的副作用,但由于研究的局限性,作者强调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评估药物的长期疗效。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早产儿镇痛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已有成熟的研究,但该方式是否是关闭动脉导管的最佳剂量仍有待研究。

Härkin 教授研究中未评估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长期效果。Liew 和 Cooper 教授等人研究发现孕期及新生儿早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出现神经认知受损,表现为 7~11 岁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及自闭症。Viberg 教授对小鼠的研究发现,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影响后期认知功能。

总之,预防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目前仍存在争议,新生儿医师、药剂师和患儿父母应加强交流,综合考虑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短期及长期并发症等方面为新生儿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