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实验室里一师姐问我,她孩子夜间磨牙,是不是要打虫啊,我傻傻的回答:是。想必,很多人也会说是,那么,孩子夜磨牙真的需要打虫么?只要打虫就可以了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本文介绍儿童磨牙症。
啥叫磨牙症?
磨牙症是指患者不自主的、无意识的、非功能性的上下牙齿咬合面相互磨动或紧咬症状的疾病,往往导致患者的牙齿磨损、牙齿敏感、咀嚼效率下降、牙齿松动、咀嚼肌疼痛等。可发生于儿童或成年人。
磨牙症的流行病学
陈玉琴等曾对 779 名上海地区 3~6 岁幼儿家长做问卷调查,发现该地区儿童磨牙症的患病率高达 38.4%,且有遗传背景。蒋彦等对长沙市 2706 名 3~12 岁儿童进行调查,其患病率为 9.5%。且都得出:该病男女患病率无差异。
哪些原因引起磨牙症?
1. 肠道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中以蛔虫多见,可因寄生虫的活动或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而引起夜磨牙,但目前无大样本的流行病调查资料。
2. 睡眠相关因素
有学者发现,夜磨牙患儿有自己特定的睡眠姿势,相比无夜磨牙症状的患儿多得多,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侧卧位或俯卧位睡眠时,外部压力于下颌,后牙处于非正中接触状态,颞下颌关节及肌组织紧张度增加、肌震颤,即表现为磨牙动作。
Castroflorio T 等曾对 11~19 岁青少年睡眠磨牙症相关危险因素类文章进行分析,得出了 11~19 岁青少年中,睡眠障碍(特别是打鼾,再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睡眠相关磨牙症息息相关(点此延伸阅读:青少年磨牙症:罪魁祸首或许是睡眠障碍)。
3. 遗传因素
父母有磨牙症状的儿童,发生磨牙症的概率是父母无症状的儿童的 11. 164 倍。亲属有磨牙症状的儿童发生夜磨牙症也较高,但父母有磨牙症状的儿童相比亲属有磨牙症状的儿童发生磨牙症的概率高。这提示儿童磨牙症的发生有遗传倾向。
4. 牙齿咬合关系
该病因有所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因儿童牙列会经历乳牙逐渐被恒牙代替的过程,牙齿排列不齐,发生咬合不正、咬合干扰,颞下颌关节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磨牙,另外,长期不良的咬合习惯,如长期的偏侧咀嚼习惯也会引起夜磨牙。但也有些学者比如 Demir A 等则认为咬合因素与夜磨牙的发生无相关性。
5. 精神心理因素
有学者研究得出,磨牙症患者儿茶酚胺(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含量较高,而儿茶酚胺与人的焦虑密切相关,通过心理或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患儿,其焦虑症及磨牙症有所缓解,周日提示心理因素可能与磨牙症的发病有关。再者,如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过度疲劳、压抑感情、情绪低落、好发脾气、易激惹、小孩子白天玩得过于兴奋等也与夜间磨牙有关。
6. 其他原因
如锌、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D 的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变态反应等都可能导致夜磨牙的发生。
磨牙症如何诊断?
1. 患者自述或他人告知夜间有磨牙或紧咬牙。
2. 以下条件符合一条或以上: 牙齿异常磨损;夜间有磨牙声;咀嚼肌肉不适。
同时符合 1 和 2 即可诊断为磨牙症。
磨牙症如何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对症处理。
1. 避免患儿白天过度兴奋、睡前不予观看刺激性较大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不进食过饱及兴奋性食物,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 学习压力较大的患儿,家长或教师可协助患儿调整心态、适当释放压力并合理安排学习。因心理因素所致,家长及教师无法诱导者,可前往心理治疗科就诊,行心理疗法、肌肉松弛训练、暗示性催眠疗法等治疗。Shulman 曾对磨牙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配合疾病教育等,让患者了解该病,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磨牙症患者疗效佳。
3. 因牙齿咬合关系所致的,和或有牙齿磨损明显者,建议到医院口腔科就诊,行相应处理,如咬合板的使用,可减少咬合干扰对磨牙症的不良影响;有不良咀嚼习惯的,予以纠正。
4. 药物治疗,对于顽固磨牙症患者可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能够影响肌肉的功能,从而降低肌肉的兴奋性,达到治疗的目的。
所以,磨牙症是多因素造成的功能紊乱,需从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进行分析治疗,不能简单的认为孩子磨牙就该打虫。
参考文献
1. 陈玉琴,程蕙娟,等. 上海市儿童磨牙症流行病学调查 [J]. 上海口腔医学,2004,13(5):382-384
2. 蒋彦, 李介民,等. 长沙市 3~ 12 岁儿童夜磨牙症流行病学调查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5):363-365
3. 周丽娟,儿童磨牙症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 (3):405-409
4. Castroflorio T, Bargellini A, Rossini G, Cugliari G, Deregibus A.Sleep bruxism in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related risk factors[J] .Eur J Orthod. 2016 .15
5. Demir A,Uysal T,Guray E,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uxism and occlusal factors among seven to 19-year-old Turkish children [J] . Angle Orthod,2004,74 (5 ) :672-676
6. 张 燕,贾 静. 磨牙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 [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5):317-320
7. 刘呈胜,浅谈夜磨牙病因与防治 [J]. 全科护理 2008,6(12):3330-3331
8. 刘芳,张燕,等. 磨牙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状况分析 [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5,16(5):296-299
9. Shulman J. Teaching patients how to stop bruxing habits[J].J Am Dent Assoc, 2001,132 (9):1275-1277.
10. 何育薇,李璐. 磨牙症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120-122
11. 王彦,康宏. 磨牙症研究进展 [J]. 兰州大学学报,2014,40:73-76
12. 王慧丽. 软塑牙颌托治疗儿童夜磨牙症 23 例临床分析 [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0):1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