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肺炎球菌性疾病危害及早预防接种

2018-05-29 17: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8 年 5 月 19 日,大连——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北方地区免疫预防专业水平,提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管理人员免疫预防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区域免疫预防工作,辽宁省预防医学会主办「北方八省市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论坛」在大连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围绕肺炎球菌性疾病危害及负担、肺炎球菌疾病监测、调查方案、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及社区居民科普教育等相关议题进行讨论,下一步将联合京、津、冀、鲁、晋、黑、吉、辽八个省市及辖区 (县) 共同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联防联控,联合开展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监测和调查,以便更好地帮助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更加系统地了解肺炎球菌引发的相关疾病,进一步推动肺炎球菌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且通过在社会大众中推广规范、科学地疫苗接种意识,帮助高风险人群,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尽可能避免肺炎球菌的侵袭。

与会专家表示: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我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这也是其它免疫力低下或障碍人群如老年人等易发生的疾病。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临床治疗带来挑战。因此,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尤为必要和迫切。

肺炎球菌性疾病负担重 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肺炎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定植于人类鼻咽部,健康儿童鼻咽部携带率为 27~85%,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携带率可高达 85%,在发达国家携带率在 27% 左右 [1]。肺炎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过飞沫传播,传播形式隐匿,当抵抗力下降时易侵袭而入,肺炎球菌可透过黏膜防御体系从咽喉部逐步扩散,它可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可穿过血脑屏障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也可穿过肺泡上皮细胞、侵袭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引起后遗症的比例高,约每 3 个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中超过 1 个会出现后遗症 [2],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耳聋等 [3],为患儿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常红表示,全球 5 岁以下儿童疫苗可预防死因中,肺炎球菌性疾病位居首位。中国 5 岁以下儿童感染肺炎球菌的病例数位列全球第二,占全球总病例数的 12%[4]; 2010 年,中国 4 岁以下儿童中肺炎球菌感染病例数 45 万,居世界第三 [5]。肺炎球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数据也反映我国肺炎球菌的疾病负担较重。

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且部分地区肺炎球菌耐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防接种是防控肺炎球菌感染(包括耐药菌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大规模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引进的地区,肺炎球菌耐药菌株已明显减少。因此,采用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这对我国当前的耐药性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鉴于肺炎链球菌疾病造成的沉重的直接和间接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肺炎链球菌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之一 [6]

尽早接种疫苗 保护婴幼儿安全度过危险期  

初生至 2 岁儿童是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袭的高风险人群, 6~11 月龄儿童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发病率最高 [7]。常红指出:「婴儿出生后随着母传抗体的逐渐消失,体内总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在出生后 3~5 月龄时降至最低点,6 月龄时母传抗体消失 [8]。这个时期婴儿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力下降,因此更易受到肺炎球菌侵袭,发生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等侵袭性疾病 [9]。家长应在发病高风险期前积极预防,按照常规免疫接种程序,为婴幼儿尽早接种疫苗,以保证每一个小宝宝及时获得全面的保护,远离肺炎球菌疾病的侵袭」。

《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 版)中指出:婴幼儿肺炎球菌疫苗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婴幼儿(包括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发生率。[10]婴幼儿肺炎球菌疫苗自使用以来,已被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国家/地区免疫规划之中,例如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

「尽早规范接种疫苗是减少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疫苗接种在对抗可预防性疾病方面,免疫性良好且安全性高,不仅能够挽救生命,还能节约医疗开支。我相信随着下一步八省联防联控和监测调研工作的推进,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肺炎球菌性疾病相关知识,促进公众积极预防接种,降低 5 岁以下婴幼儿疾病和其他相关人群发病率,也为『2030 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做出疾控人的一份贡献」。 常红最后补充到。


参考文献:

[1]. WHO. Wkly Epidemiol Rec. 2012 Apr 6;87(14):129-44

[2]. Edmond K,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317-28.

[3]. Edmond K,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317-28.

[4]. O'Brien KL, et al. Lancet. 2009 Sep 12;374(9693):893-902.

[5]. Rudan I, et al. J Glob Health. 2013 Jun;3(1):10401.

[6]. WHO. Meeting of the immunization 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November 2007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kly Epidemiol Rec, 2008;83:1-16.

[7] Bridges CB, et al. MMWR Recomm Rep. 2000 Apr 14;49(RR-3):1-38.

[8].  沈晓明, 等. 儿科学 (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P160

[9]. ffit P, Quarles J, Gerber M, et al. Addressing Parents』Concerns: Do Multiple Vaccines Overwhelm or Weaken the Infant’s Immune System? Pediatrics. 2002;109:124-129.

[10].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 年 3 月第 19 卷第三期,P169.

编辑: 吴琼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