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年的 8 月 1 日~7 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在生命的最初 6 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
中华儿科杂志 2018 年发布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等制定的《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 版)》(适用于 6 月龄内婴儿)。本文参照最新共识,进行了要点梳理,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指导并促进母乳喂养。
1. 如何建立早期母乳喂养策略?
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30 min)(强推荐): WHO 专家建议,出生后的 10~30 min 新生儿吸吮反射能力最强,因此吸吮应在产后 30 min 内进行,有利于新生儿生后早期建立母乳喂养。
新生儿生后尽早(<1 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强推荐):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生后母婴同室(强推荐):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2. 如何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
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简介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弱推荐):出生后 24~48 h,新生儿即排除墨绿色胎粪。横断面研究显示,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 1.6~8.5 次/d,粪便转黄时间 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弱推荐):根据《使用儿童保健学》指出婴儿尿量与年龄有关,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 6~7 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 0.5~1.0 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强推荐)。
采用母乳喂养评估量表可早期发现需要哺乳支持的母亲(弱推荐)。
3. 母乳喂养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4. 哺乳准备过程中可能遇到其他的问题
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对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可提供母乳喂养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返院随访、家访、电话随访等产后随访系统可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对母婴机构需有一定的要求(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专业知识、能力及技巧等)。
备注:指南使用者可不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于 6 月龄内的母乳喂养进行个体化诊治和处理。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 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18,56(4):261-266.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8.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