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临床病例:
患儿,男,6 月龄,因「哭闹不安伴口唇发绀 1 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儿 1 小时前出现哭闹不安,伴口唇发绀,多汗,拒奶,无咳嗽,无发热,无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来诊时听诊心率 250~260 次/分,予收住院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患儿既往体健。否认「先天性心脏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水痘、麻疹」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 36.6℃,R 45 次/分,P 250 次/分,BP 88/54 mmHg。反应差,营养中等。前囟平软,皮肤无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末梢暖,无水肿。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 250 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呼吸急促,吸凹征(-),双肺呼吸音清,左右对称,未闻及啰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部分导联 P 波缺如,部分导联可见逆行 P 波,窄 QRS 波形态,R-R 间期绝对匀齐,心室率约 250-260 次/分。
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胸片:心肺隔未见异常。
血常规、肝肾功能、心梗心肌酶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分析:结合患儿病史、体征及心电图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明确。患儿神志清楚,血压正常,皮肤无水肿,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 250~260 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双肺未闻及啰音,肝肋下未及,考虑目前无合并休克和心力衰竭,入院后予 ATP 复律,转为窦性心律,之后改口服胺碘酮预防室上速发作,病情稳定后出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指异位激动发生在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若发作持续 24 小时以上易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所以要求每一位儿科医生都必须熟悉该病的识别和处理。
一、发病机制:
1. 室上速主要由折返机制引起,少数为自律性增高,2 种最常见的折返机制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 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路包括房室结、心室肌、房室旁路及心房肌,由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者称为顺传型,由旁路下传、房室结逆传者称为逆传型。
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图)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右图)
二、临床表现:
1. 临床特点:阵发性发作,突发突止,发作间歇期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2. 婴儿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喂养困难、呕吐、呼吸急促、出汗、苍白、四肢凉与发绀等,年长儿可自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等。
3. 发作时心率突然增快,多数在 200 次/分以上,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日。
4. 发作持续超过 24 小时者,容易引发心力衰竭。
三、心电图表现:
1.R-R 间期绝对相等(心律整齐),心室率婴儿 250~325 次/分,儿童 160~200 次/分。
2.QRS 波形态正常。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 QRS 波增宽,呈右束支阻滞型;若为逆传型旁路折返,则呈预激综合征图形。
3. 大约半数病例可见逆行 P 波,紧随 QRS 波之后。
4.ST-T 波可呈缺血性改变,发作终止后仍可持续 1~2 周。
图: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黑色箭头表示逆行 P 波
四、诊断:
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特征诊断。
五、鉴别诊断:
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六、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术。
1. 非药物治疗:包括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及电复律。
(1)兴奋迷走神经可采用以下方法:按压颈动脉窦法、屏气法、冰袋法。
(2)电复律:当患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兴奋迷走神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电能量 0.5~1.0J/kg,如未复律,可加大量重复电击,一般不宜超过 3 次。
2.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室上速中最普遍的,包括急性期药物治疗及预防复发药物治疗。
(1)急性期药物治疗:常选用下列药物
①普罗帕酮:是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疗效高,对无心力衰竭的患儿可首选。每次 1~1.5 mg/kg,加入 10% 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推注,首剂无效,间隔 20~30 分钟给第 2 次,一般不超过 3 次,但普罗帕酮有负性肌力作用,禁用于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传导阻滞或器质性心脏病患儿。
②胺碘酮:是 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扩血管、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转复成功率很高。负荷量 1-5 mg/kg,静滴时间>1 小时,如转律成功,改维持量 5~15ug/(kg.min)持续静脉输注。
③三磷酸腺苷(ATP):起效快,快速静脉注射有强烈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并可减慢房室传导,抑制窦房结、心房及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首剂 0.1 mg/kg,最大剂量在年长儿不超过 6 mg,于 2 秒内快速静脉注射,随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管,若首剂无效,每隔 2 分钟后可递增剂量 0.2~0.3 mg/kg,最大剂量在年长儿不超过 12 mg。
(2)预防复发药物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或并发严重心功能障碍者,终止发作后应继续口服药物预防复发,可选用胺碘酮口服预防复发。
①新生儿:负荷量 10~20 mg/(kg.d),分 2 次口服(每 12 小时 1 次),5-10 天后,改维持量 5-10 mg/(kg.d),一次顿服。
②婴儿和年长儿:负荷量 10~15 mg/(kg.d),分 2 次口服(每 12 小时 1 次),4~14 天后,改维持量 5 mg/(kg.d),一次顿服。
(3)射频消融术:对室上速反复发作 2 次以上,或药物难以控制,或发作时并发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动过速影响学习和工作,可以首先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等.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8 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85-1590.
2. 张丽,李筠,肖婷婷, 等.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7 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J]. 临床儿科杂志,2017, 35(7):488-490.
3. 鲍慧慧,程晓曙. 2015 年 ACC/AHA/HRS 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4):288-291.
4.Richardson C,Silver E S. Management of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Infants[J]. Paediatric Drugs,2017,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