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2014-08-07 09:55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作者:李纪红
字体大小
- | +

本文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此类疾病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为提高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肺炎支原体感染概述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其特点为无细胞壁、可独立存活,是已知的可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目前临床研究可知,可对人体致病的支原体主要包括3种,即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以及解脲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mycoplusnm pneunxniae,MP)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总数的10%,且除呼吸系统疾病外,肺炎支原体还可造成机体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如肝炎、脑炎、肾炎以及心肌炎等。

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

2.1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人体随飞沫吸入肺炎支原体后,其可通过滑行进入纤维毛细胞的隐窝中,并紧密结合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从而可有效抵挡人体中的纤毛清除作用以及避免吞噬细胞将其吞噬。

肺炎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并将其破坏,且可释放多种有毒代谢产物,如蛋白酶、过氧化氢、氨以及神经毒素,使患者呼吸道发生病变。

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肺炎支原体于人体细胞外发挥致病性,但少数肺炎支原体还可入侵宿主细胞或将其融合,从而发生病变。

2.2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主要对人体呼吸道产生致病作用,因此患儿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或气管炎等临床疾病。

研究表明,患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下呼吸道相关疾病临床表现与其年龄密切相关:①若患儿年龄偏大,则疾病早期表现为阵发性干咳,且干咳程度剧烈,可对其睡眠质量造成一定应先个,后期则痰量显著增加,且痰液较黏稠,偶尔可见少量血丝,若患儿病情较重则可能发生喘息情况;

②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表现可未具有典型特征,多伴有呼吸困难或喘息现象。有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肺部损伤外,还可对患儿肺外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如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关节和肌肉损害等。

2.3诊断鉴别

研究表明,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别是支原体进行临床鉴定的金标准,但此法所需时间较长,且培养过程复杂困难,易贻误患儿治疗时机。因此,目前临床多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诊断鉴别,即双份血清对照+定量PCR技术。

2.4治疗方法

由于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可使用对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起到较为有效的临床效果,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以及喹诺酮类等,且有研究显示,由于患儿是临床特殊群体,身体各器官生长发育尚未完善,因此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避免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危害,临床常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但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导致肺炎支原体耐药性显著上升,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中医是我国临床传统医学,辛德莉等人研究表明,应用热度净等中成药物联合红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抑制疾病进展,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应用中医理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治疗尚未得到临床推广,仍需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更加权威的理论依据与实际检测结果,使中医在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外,还可破坏机体其他系统。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具体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并对患儿进行耐药性检验,选取合适治疗药物,最终达到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的目的。

文章摘自《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6月第12卷第17期P76 - 77

文章作者:李纪红

编辑: journal00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