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难治性癫痫强化药物治疗策略

2014-11-15 09: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幸福的味道
字体大小
- | +

 难治性癫痫(RSE)通常被定义为两次足剂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有癫痫发作,RSE约占所有入住儿童ICU病房患者的1.6%-4%,10%-25%的儿童患者会出现未控制的癫痫。在抗癫痫药物治疗失败后,大部分治疗方案会推荐采用高剂量的苯二氮卓类,苯妥英纳输注或其他麻醉药物治疗。

尽管有这些治疗推荐,然而这些药物治疗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尚不清楚。为此,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Robert C. Tasker等学者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对采用咪达唑仑或其他麻醉药物进行持续性输注强化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最佳证据文献进行系统性检索和回顾。

该系统综述结果显示对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策略的次序应该是早期采用咪达唑仑治疗,然后是巴比妥类,最后尝试其他麻醉类药物治疗。研究者还建议除癫痫控制率以外,还应在研究中采用多种临床终点评估指标,以全面评估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情况。该系统综述发表于近期的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

研究者采用关键词和/或医学主题词检索在2013年12月份之前发表的英文全文文献,纳入符合以下条件的文献:1)高剂量苯二氮卓类或麻醉药物应用于儿童的研究;2)描述了治疗方案,且是一用于难治性癫痫;3)研究的终点评估包括癫痫的控制情况;4)研究纳入了至少5例儿童患者。

该系统综述最后纳入了16项研究共645例患者,治疗药物包括咪达唑仑(9项研究),巴比妥类药物(4项研究)以及其他的麻醉药物(3项研究)。当采用咪达唑仑作为儿童难治性癫痫初始治疗药物时,临床癫痫的控制率为76%,平均达到症状控制的时间为41分钟。

当咪达唑仑与持续性脑电图监测一起使用时,达到癫痫控制所需的时间更长,而平均所需的药物剂量为10.7 μg/kg/min;而不采用脑电图监测的研究中,所需药物剂量更低为2.8 μg/kg/min;这表明持续脑电图监测为治疗提供了额外的治疗靶点。

巴比妥类药物通常是作为咪达唑仑治疗失败之后的治疗选择,通常是在难治性癫痫状态发生66个小时之后开始治疗,达到脑电图爆发抑制的目标所需的时间平均为22.6个小时。在咪达唑仑治疗无效的患者中,巴比妥类药物输注治疗有效率为65%。在咪达唑仑和巴比妥类首选药物治疗失败之后,一般会选择吸入性麻醉药物,氯胺酮和低温治疗,通常是在癫痫发作之后几天开始治疗。

该项系统综述中纳入的有关儿童难治性癫痫状态的强化治疗的研究数据质量不高,但仍然显示了治疗策略的次序:早期采用咪达唑仑治疗,然后是巴比妥类,最后尝试其他麻醉类药物治疗。此外,仅仅只采用癫痫控制为临床评估终点可能会低估了儿童难治性癫痫重要的癫痫发作负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