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敦大学儿童和青少年学系的Nkosilesisa Mpofu教授对南非地区小于2岁的肺结核患儿进行相关研究,以了解结核治疗后基本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症状消失的独立因素,结果发现咳嗽、喘息和生长停滞等基本症状的消失并不能作为结核研究的观察终点。
儿童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全球结核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患结核人群中6%是小于15岁的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小于2岁的幼儿患结核的风险、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由于儿童感染TB结核后带菌量少,很难精确诊断,因而对儿童结核的诊断、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也缺乏有效观察终点。
研究者分析了2005-2008年间开普敦地区191名肺结核症状患儿的数据,其平均年龄为12个月,出生时均接种过卡介苗,并且在生后每3个月接受1次随访直到2岁。研究者根据已发表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肺结核组和对照组。对肺结核患儿采取的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一线治疗、异烟肼预防性治疗或其他抗菌疗法。
专家建议将患儿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反应作为结核复合终点的诊断标准,但是目前缺乏对儿童结核症状持续时间和结核治疗疗效的研究。而Mpofu教授发现,结核影像学特点与长期咳嗽、喘息和生长停滞有关。大多数肺结核的幼儿在结核治疗后60天,其咳嗽、喘息和生长停滞的基本症状消失。然而,肺结核组和对照组的咳嗽、喘息和消瘦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长并没有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经过临床诊断标准、影像学和微生物学分析,肺结核组和对照组TB基本症状消失时间没有差异。换句话说,咳嗽、喘息和生长停滞等基本症状的消失并不能作为结核诊断、用药和疫苗研究的观察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