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cet:脊髓灰质炎疫苗新接种计划效果佳

2015-12-21 23:24 来源:丁香园 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 +

继 1999 年、2012 年、2014 年非洲陆续根除了脊灰病毒 2 型、3 型、1 型后,全球已有约 80% 的人口免于遭受该病毒的侵害,目前全球正进入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关键时期。然而,目前 仍有亚洲人群感染 野生 1 型脊灰病毒、传播性疫苗衍生 2 型脊灰病毒(cVDPV2),后者源自口服脊灰疫苗中的 Sabin 株,并很可能获得了同野生脊灰病毒的神经毒力和传染特点。

这些病毒引发了全球高度关注,因为它们极有可能使得脊髓灰质炎疫情卷土重来。为此,2013-2018 年全球根除脊灰战略计划应运而生,旨在消灭所有野生型及疫苗相关性脊灰病毒。该计划建议采用一剂或多剂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PV)用于降低感染风险;2013 11月起,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开始采用新的抗脊灰接种计划,同时 WHO 文件也进行了相关调整。

该新接种计划包括三剂或四剂二价 型和 型口服脊灰疫苗(bOPV)和一剂 IPV,但目前尚无数据验证该接种计划的免疫原性。为此 WHO 的 Sutter 博士等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该疫苗接种计划的免疫原性。研究发现,该新接种计划预防脊髓灰质炎免疫效果更佳。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The Lancet 杂志上。

该项临床试验是一项基于印度 个中心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新生儿受试者入组标准为:足月(≥37孕周),经阴道或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 ≥2.5 kg,出生5分钟时 Apgar 评分 ≥ 分,家长愿意配合入组研究并按计划随访,受试者居住地距离研究中心不超过 30 km,孩子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排除标准包括:新生儿经诊断确诊或疑似患病或先天性缺陷,并需要积极就诊或住院治疗者;新生儿或其直系亲属经诊断确诊或疑似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研究人员将健康新生儿随机分配到以下 个组之一:三价 OPVtOPV)组、tOPV + IPV 组、bOPV 组、bOPV+IPV组、bOPV+两剂 IPV 组(2IPV)组。OPV 给予时间分别在出生时、出生后 周、10 周和 14 周,IPV 在第 14 周时肌注给药。

在新生儿受试者出生时到出生后 18 周之间,通过观察抗脊灰病毒 型、型、型的血清学转换,用来评估新型疫苗接种计划的免疫原性。所有受试者均具备有效的脐带血结果,且随访到出生后 18 周。采用中和试验检测脐带血和血清,血清采集时间分别在出生后 14 周、18 周、19 周和 22 周。要求化验人员对分组不知情。

研究结果

1.2013 年 6 月 13 日至 8 月 29 日期间共招募 900 名新生儿。其中,782 例(87%)满足标准且具有完整资料。出生至 18 周期间,tOPV 组、tOPV+IPV 组、bOPV 组、bOPV+IPV 组、bOPV+2IPV 组抗 1 型脊灰病毒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99.4%(162/163)、98.0%(150/153)、98.7%(153/155)、99.4%(155/156)、99.4%(154/155)。

2. 研究期间上述五组抗 2 型脊灰病毒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96.3%(157/163)、100%(153/153)、18.7%(29/155)、68.6%(107/156)、78.1%(121/155);抗 3 型脊灰病毒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90.2%(147/163)、99.3%(152/153)、97.4%(151/155)、99.4%(155/156)、98.7%(153/155)。

3. 研究发现,含 IPV 疫苗方案抗 3 型脊灰病毒效果优于不含 IPV 方案。另外,共发生 12 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上述五组发生例数分别为 6、1、3、0、2 例,但无受试者是因临床试验干预而产生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新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了抗脊灰病毒的免疫原性,特别是抗 3 型脊灰病毒效果更佳。该研究数据为推行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新免疫计划时间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因此,2016 年 4 月以后,世界各国不应再使用仅包含 OPV 为基础预防脊灰的方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罗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