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婴儿心梗和左室肥厚心电图另有门道

2015-07-08 19:04 来源:丁香园 作者:zy442
字体大小
- | +

近期,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 Luke Glancy 医生在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上报道了一则罕见病例。

病例介绍

8 个半月的女婴,其母亲孕期及分娩时情况正常。症状为咳嗽、喘息、鼻塞、出汗 3 天。体查:HR 170 次/分;R 50 次/分;T 38.2 °C;BP 60/40 mm Hg;体重  6.51 Kg。视诊见呼吸窘迫、皮肤粘膜无光泽,触诊前额多汗,心脏增大。并伴有双侧中耳炎。

血常规 Hct 33% ,Hb 10.5 g/dL ,WBC 计数 8400/mm3,其中淋巴细胞 66%,中性粒 20%。ECG(下图 1):窦性心动过速(166  次/分),V1 导联有大的负性 P  波表明左房增大,V2-V4  导联宽深的 S  波表明左室肥厚。Ⅰ、aVL、V3-V6 可见异常 Q 波;Ⅰ、V5、V6 示 ST 段抬高;Ⅰ、aVL、V6 可见 T 波倒置,上述表明有前侧壁心肌梗死。婴儿中的该种 ECG 强烈暗示可能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干。   

QQ图片2.png
图 1:窦性心动过速(166  次/分),V1 导联有大的负性 P  波表明左房增大,V2-V4  导联宽深的 S  波表明左室肥厚。Ⅰ、aVL、V3-V6  可见异常 Q  波;Ⅰ、V5、V6 示 ST 段抬高;Ⅰ、aVL、V6 可见 T 波倒置,上述表明有前侧壁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M  型和 2D )示显著的左室扩张,射血分数 25%-30%,中度二尖瓣反流。二维超声可见左冠脉起源于肺动脉干。

治疗

使用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可轻微改善症状后,经正中胸骨切开,将异常起源于左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易位至升主动脉。但由于患者左室功能极差,术后仍无法脱离体外循环。尸检示心脏 133 g(预估 41 g),前间壁 7 cm × 5 cm 的梗死灶,显著的左室扩张伴室壁瘤形成。

病例讨论

该类疾病隶属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怀孕期间,肺动脉压力较高可以形成左冠脉的前向血流,但出生后其压力大幅下降而低于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压力。与右冠脉形成侧支循环的左冠脉系统的血流大量逆流进入肺动脉,从而发生左室心肌的「窃血」现象。最早于 1885 年被报道,也被称为 Bland-White-Garland 综合征。

最开始几个月患儿可无症状,随后发展为进食时易激惹,类似于婴儿肠绞痛。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粘膜苍白、出汗和生长迟缓。第一年生存率仅有 20%,极易猝死。偶有生存到成年的,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室性心律失常、二尖瓣反流或心肌病伴有心衰症状。罕见患者生存 ≥ 60 岁。与之相反的是,右冠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干的患者易存活至成年,可能与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程度小于左冠脉有关。

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术式从最初的近肺动脉干处结扎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来减少分流,演变为结扎加上采用隐静脉进行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如此一来,可形成正常的血流循环从而延长寿命。

预后良好与否在于早期鉴别。病史可以提供线索,特异的心电图表现是关键。Johnsrude 等发现 Q 波深度 >3 mm,宽度 >30ms,至少在Ⅰ、aVL 或 V5-V7 出现 QR 波可 100% 诊断该病。Ⅱ、Ⅲ、aVF 不出现 Q 波也是很常见的。本病例中的 ECG 囊括了以上所有特点。

点击关注「心血管时间」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得 5 个丁当。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