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猪尾状导管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由于对人体伤害小,且较少引起气胸等并发症,因而在成人中应用广泛。然而,对于儿童肝移植术后导致的胸腔积液,该技术目前应用较少。为探究该项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患儿中实施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来自意大利的 Roberto 等人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文章发表在 2016 年第 5 期的 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 杂志上。
该项研究共纳入了从 2006 年 5 月至 2014 年 7 月在其肝移植中心行超声引导下猪尾状导管置入术的 25 名患儿。置入术前对患儿行床旁超声,并据超声表现对胸腔积液定性及定量。定性分级标准为:Ⅰ级为均质无回声积液;Ⅱ级为混合性不均质回声积液,其内见条带状回声漂浮;Ⅲ级为混合性回声积液,其内见分隔,且肺与胸膜分界不清。以大量、中等、少量对积液予以半定量。应用 Seldinger 技术(图 1-4),由两位介入科医师在超声引导下对患儿施行导管置入术,并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动脉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评判该项导管植入术成功标准为猪尾状导管引流出胸腔积液。当移除导管后积液再次渗出,需重新置入导管,则视为再次导管置入术。
图 1 为 7 月大患儿,重 6.5 kg,因胆道闭锁行左肝移植术后 3 天,胸片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超声引导下猪尾状导管置入术毕;患儿血小板计数为 20×103/ul,INR 值为 2.2
图 2 应用 Seldinger 技术,实时超声引导下于肋间隙行胸膜腔穿刺
图 3 超声声像图示 6F 猪尾状导管成功引入
图 4 猪尾状导管置入术后 1 天,胸片示胸腔积液量明显减少,无气胸
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的 25 名患儿中,积液量为大量、中量和少量者分别为 15 例(36%)、24 例(59%)和 2 例(5%)。积液定性为Ⅰ类者 36 例(87%),Ⅱ类者 5 例(13%)。超声下均未见异常肥大肋间血管。实时超声引导下导管置入术 40 次,其中 17 次行于重症监护室,8 次为患者正接受机械通气,12 次为患儿因血小板计数<50×103/ul 和/或 INR 值>1.5 行输血治疗后 1 小时。有 11 例患儿行多次导管置入术,余 14 例仅行 1 次。超声引导下导管置入术成功率 100%,无气胸,血胸,复张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实时超声引导下猪尾状导管置入术是胸腔积液的重要治疗方法,不管是在少量积液或术前输血治疗等情况下,其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因猪尾状导管较柔软,易于从腋中线插入,能减少纽结引起导管功能不良等情况。该术式将导管移位率由 33% 降至 9%,且适用范围广,即使患儿呈仰卧位亦可施行,大大方便了患者。患者术后不需行胸部 X 线摄影检查,进一步减少了电离辐射。同时,超声可对积液引流过程实时监控,及早对气胸,复发性肺水肿等并发症评估。
作者认为,经床旁对患儿实时超声引导下胸膜腔穿刺置入猪尾状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且成功率很高的术式,在儿童人群中可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