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每年造成约 270 万名儿童死亡,为改善儿童生存状况,婴幼儿(尤其是前两年)喂养是关键。合适的母乳喂养,每年可挽救超过 82 万名 5 岁以下儿童的生命 。
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纯母乳喂养 4~6 月,可有效预防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牛奶过敏、特发性皮炎、哮喘)的发生;促进胃肠道黏膜成熟;改善神经智力发育;对于孩子粗大、精细运动、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有积极影响。
另外,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可以显著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率。
对于产妇而言,新生儿的吮吸可以刺激催产素的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恢复;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肿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喂养超过 12 个月的产妇罹患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更低。
何时开始母乳喂养?
WHO 的专家指出,新生儿出生后的 10~30 min 吮吸反射能力最强,因此建议娩出后尽早予以吮吸母亲的乳头(<30 min),同时尽早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1 h)。
对于早产儿(新生儿吞咽功能一般 34 周才成熟),可适当延迟时间。体重>1000 g,病情稳定者 12 h 内开始;有围产期窒息风险者(Apgar 5 分钟评分<4 分)、脐动脉插管或出生体重不足 1000 g 者可以延迟到出生后 24~48 h开始母乳喂养。
经口喂养困难者,可行棉签沾母乳涂抹婴儿口腔护理(最少 0.2 mL 即可)。
Mark 一下,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常用姿势为摇篮式、交叉式、橄榄球式和侧卧式 4 种。
不论哪种姿势都需保证:1. 宝宝的头和躯干在一条直线上;2. 宝宝嘴巴张大且外翻;3. 下巴和鼻子贴近你的乳房但呼吸通畅;4. 大部分乳晕被含在宝宝嘴里;5. 可以听到规律的吞咽声;6. 无乳头疼痛不适。
当宝宝出现两颊凹陷、发出啪嗒声、嘴唇内卷等情况时需要调整姿势。
喂养后可将宝宝垂直抱起,头靠肩膀上,嘴下垫布,轻拍后背,几分钟后打嗝后平放安睡。部分腹部胀满者可以顺时针抚摸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安坐或俯卧在腿上,轻拍后背也是可行的。
喂养时间多长合适?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和 WHO 均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 6 个月,母乳混合辅食喂养至 12 个月,其后结合母亲和孩子意愿,可以持续母乳喂养 2 年甚至更长时间。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也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同时注意补充钙剂(800~1000 mg/d)。
一天喂几次合适?
母乳消化较快,需频繁喂养。一般间隔 1~3 h,每天 8~12 次,吃奶后表现满足状态。另外,由于泌乳素在凌晨达到分泌高峰,因此夜间也需哺乳。
喂养时间一般 15~30 min 不等。时间过短(<10 min)会导致后乳摄取不足,从而影响宝宝从母乳中获取足够的脂肪。且乳汁滞留会导致涨奶不适,进一步抑制泌乳,从而影响后续哺乳。
此外,不要等到大哭了才哺乳,当宝宝出现转头寻找乳房、吮吸手指、张嘴伸舌等活跃行为时应及时哺乳,这有利于宝宝建立自信、有安全感的自我意识行为。
冻奶的这些原则要记住了
对于过剩的奶水可以参照下表进行储存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的保存需遵循降级原则,即 4℃ 保存的母乳可以转移到 -18℃ 继续保存但已复温的母乳不可再冷藏。
冻存母乳的复温需在 4℃ 解冻后再于温水中(37℃)温热,禁止使用微波炉加热(加热不均容易烫伤婴儿且会破坏其中的抗体)。
解冻后 24 h内用完,剩余部分禁止再冻存(脂类水解增加), 因此建议少量多管分装。由于液体冻存后体积会增加,建议 250 mL 容积的瓶子储存 200 mL 左右乳汁。
乳房胀痛怎么办?
对于涨奶不适者,予冷藏的卷心菜覆盖乳房可很好缓解症状,绿色紫色皆可,原理不详,但是切实有效。
乳房疼痛或乳房上有小肿块,红色,触痛明显,可能是乳腺管阻塞所致,常见原因是母乳喂养规律改变、乳汁没有完全排出、长时间使用一种哺乳姿势或文胸过紧。此时宜继续哺乳,尽可能排空乳房,热毛巾湿敷乳房并轻轻从外周向中心按摩阻塞区域。
若阻塞未缓解且出现肿胀、发热、发红,则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乳腺炎)。抗生素治疗并非哺乳的禁忌证,治疗乳腺炎的抗生素对吃奶的宝宝影响不大,过早停药易导致再发乳腺炎。
疼痛严重、发热、怀疑菌血症、乳房脓肿时则需暂停哺乳,但应排空乳房。电动吸乳器可以有效协助排空并持续刺激乳汁分泌,每天至少 8 次(3 h/次),夜间间隔不超过 5 h,每次持续 10~15 min。
对于按摩、频繁哺乳以及排空乳房后依旧存在的肿块则需提高警惕,即使在哺乳期也应坚持乳房自检并每年坚持去医院查乳腺。X 线或超声等诊断方法不影响母乳喂养。
父亲不应在母乳喂养中缺席
父亲支持母乳喂养是影响妈妈选择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主动承担家务、协助抱宝宝给产妇喂养、给与产妇靠背、给宝宝换尿布、陪宝宝洗澡等可以都让产妇有更多的精力维护夫妻关系。
参考文献
[1] 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infant-and-young-child-feeding.
[2]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 (2018 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201.
[3] 琼·杨格·米克, 温妮·语, 美国儿科学会母乳喂养指南 (第 2 版) [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担心自己看不会?别担心,视频操作了解下。「点击链接」,即可查看视频。